必威体育

当前位置:首页

烟台人大:为乡村振兴“拾柴添薪”

来源: 中国人大网  浏览字号:
  近年来,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重农强农惠农作为履职行权的重中之重,谋划实施一系列立法、监督、代表等工作,助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,为烟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市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  用法治力量守护乡风乡韵
  烟台地处胶东半岛南端,依山傍海,气清景明,被誉为“山海仙市”。“东方云海空复空,群仙出没空明中”,在大文豪苏轼笔下,烟台有着仙道胜境的“梦幻之美”。其实烟台不仅是一座滨海城市,还是一个沃野千里的农业大市,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300多亿元,产值规模居山东首位。坚持陆海统筹,念好新时代“山海经”,成为烟台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答题。
  市人大常委会从加强法治建设入手,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,不断擦亮乡村振兴的“蔚蓝底色”。在立法过程中,坚守生态优先原则,先后制定了《烟台市海岸带保护条例》《烟台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》,高标准完成立法后评估和法规实施情况检查,坚持在高水平保护中提升海洋三产的繁荣度。截至目前,沿黄渤海岸线建成大型深远海养殖设施24座,创建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46处,“蓝色粮仓”建设如火如荼;以往局部污染、过度捕捞带来的近海资源枯竭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,全市近岸海域一二类水质面积达99%,部分投礁区生物量增加5.6倍,生态系统趋于稳定。
  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,是市人大常委会以法之名守护绿水青山的又一具体举措。去年采取实地检查和委托检查相结合的方式,对全市所有涉农区市进行了检查。从随机抽查到突击暗访,从“点名道姓”通报曝光到盯住农业面源污染防治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等突出问题连杀“回马枪”,打出人大监督“组合拳”,做到了不讲情面、不走过场,让法律制度的牙齿有力“咬合”,助推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。
  精准监督力破堵点难点
  面对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要求,市人大常委会以精准监督为切入点,坚持寓监督于支持中,坚持工作在一线开展、作用在一线发挥,与市政府及涉农部门一起谋实招、务实功,以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的劲头促进乡村振兴快行动、见效果。
  工作中,首先是注重选好监督议题。聚焦事关乡村振兴全局和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把涉农代表建议、调研了解情况、群众反映意见作为确定监督议题的基础,通过把好人大监督“头道工序”,积极吸纳原汁原味的百姓声音,确保涉农监督始终紧扣中心、紧贴民心。
  监督议题明确了,关键在抓落实。针对资源性缺水的基本市情,市人大常委会握指成拳、靶向发力,把老岚水库枢纽工程和现代水网建设、水资源调配作为监督重点,综合运用专题审议、专题询问等方式,“一锤一锤接着敲”,直到水利建设与管理关键举措落到实处。经过数年聚焦聚力聚势,老岚水库枢纽工程于2023年9月正式完工,目前开始下闸蓄水,有力守护了烟台发展的水安全“命门”。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,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、效果导向,扭住农村综合改革、乡村产业振兴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要任务,开展调研视察,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有分量的意见建议,实施清单管理、加强跟踪问效,起到了破题解困的作用。参加活动的代表深有感触地说:“市人大直面问题、动真碰硬,监督越来越有力度,群众越来越有获得感。”
  代表联络站情系“三农”
  “在家门口就能反映问题,代表联络站给解决了,真是太好了!”当地不少菜农提起代表联络站都赞不绝口。几个月前,烟台市人大代表赴镇村联络站开展联系服务群众活动,了解到白菜、土豆等应季蔬菜价格下跌、“菜贱伤农”等情况后,一些涉农代表随即实地调研、把脉问诊,联名提出了《关于提升农民的网上销售能力多渠道解决销售难问题的建议》。在代表的呼吁奔走下,承办单位拿出硬招实招,摸排蔬菜滞销情况、帮助对接市场、强化流通服务,有效缓解了农民卖菜难。这是市人大常委会从细微处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缩影。
  近几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“建、管、用”并举,在全市162处镇街全部设立代表联络站,同时建成128个村代表联络点、26个特色农业产业代表联络室,实现各级人大代表编组进站全覆盖,畅通了代表联系群众的“神经末梢”。2023年代表进站履职3250多次,接待群众2.1万人次,收集社情民意4200多条,推动解决问题3700多个。如今,代表联络站在烟台市落地生根,“有事去联络站找代表”在老百姓中间蔚然成风,人大制度优势实打实地转化为服务群众的“暖心事”。
  “助推乡村振兴,人大责无旁贷。今后,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在广袤山海间,用脚沾泥土的力度书写履职答卷,为烟台农业强市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贡献,以优异成绩迎接必威体育成立75周年。”烟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秀香说。(徐维东)
编 辑: 刘海滨
责 编: 于浩

相关文章